Hepatitis
兒童C型肝炎淺介
台大醫院小兒部 倪衍玄醫師
兒童C型肝炎淺介

病毒性肝炎於A型及B型肝炎陸續發 現之後,其研究方興未艾。其後在輸血後產生肝炎的病人中,早巳了解到有所謂非A非B型肝炎的存在。可是這種肝炎卻是一個大黑洞,它的病原始終無法以傳統的 血清診斷技術加以辨認。一直到1989年,Chiron公司的科學家採取了新的策略來尋找病毒。他們自感染非A非B型血清性肝炎的黑猩猩血漿中,利用尋找 DNA的方法,找到了C型肝炎病毒基因體。

臨床上,此種病毒的傳染途徑以輸血為一明顯路徑,但是其他非輸血途徑的感染也有相當比例。所以 如欲遏止C型肝炎的蔓延,我們必須同時兼顧。而一旦感染C型肝炎,大約60%的人會演成慢性肝炎,再經過相當時日,會演變成肝硬化及肝癌。由成人的案例報 告知道由感染到演變成臨床上有意義的慢性肝炎約10年,再變成肝硬化約21.2年,再變成肝癌需要約29年,所以這種病毒性肝炎是人類健康上的一大威脅, 非常值得重視。

了解了C型肝炎的緣起及其重要性之後,以小兒科醫師的立場,我們很自然地想去探究兒童感染C型肝炎的途徑及特性為何?母子傳染之發生率及自然史情況如何?什麼樣的兒童會感染?一旦感染了預後如何?兒童感染C型肝炎的自然史又是如何?我們必須先了解自然史,才可能真正明白各種藥物的療效,也才可能在最恰當的時機投與病患最適當的藥物。

本土兒童C型肝炎研究最早濫觴於非A非B型肝炎之臨床觀察顯示在無症狀之一般健康兒童中,有0.27%的C型肝炎抗體(antiHCV)陽性率。而檢查兒童 猛爆性肝炎、新生兒肝炎、膽道閉鎖等病例,幾乎完全不見C型肝炎的蹤跡。台灣是B型肝炎盛行地區,過去兒童肝炎之研究亦集中在B型肝炎,C型肝炎在台灣地 區兒童肝臟疾病究竟扮演多少角色誠屬未知。C型肝炎感染可能的高危險群兒童病患包括(1)母子傳染:孕婦感染有C型肝炎者,其產下的胎兒;(2) 大量輸血之開心手術兒童;(3) 長期輸血的地中海型貧血病童。當然,其他有機會接受輸血疾患,皆可能感染C型肝炎。例如癌症病患、血友病患者、及各種外科手術必須輸血者。

1992年以後,血庫實施篩檢C型肝炎病毒,及每一包輸入人體的血液,均需檢查是否含有C型肝炎病毒,這種篩檢可以大大減少C型肝炎的感染。所以在可預期的將來, 輸血後C型肝炎應該會比目前更少。另外即便是C型肝炎盛行地區,例如台灣的某些所謂C型肝炎村,大人特別是老人,感染C型肝炎的比例高達70-80%,這 些地方兒童感染C型肝炎的比例也很低。所以未來兒童C型肝炎應屬於罕見疾病。

不過已經得到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童仍然需要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,兒童C型肝炎的治療並非毫無副作用,而且也不是百分之百有效,所以一定要仔細評估,慎選治療對象。至於治療的適應症是什麼?何種兒童應予以治療?如果以大人的研究推演出C型肝炎自然史,知道長期下來會發生肝硬化及肝癌,那麼似乎早點給予治療是合理的。肝功能異常的C型肝炎兒童,肝臟切片發現平均肝 組織活性指數(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)達到5.7,用白話來說,就是至少中度以上受傷。所以,對於兒童C型肝炎且肝功能持續異常者,給予治療似乎殆無疑義。

C型肝炎的治療目前當然以干擾素搭配ribavirin為主流,也是美國FDA唯一通過用於慢性C型肝炎的藥物,我國健保對於合乎治療條件的病人也給付。干擾素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調節功能,它們可以活化人體的免疫力而阻止病毒繁殖。但是干擾素療效絕非百分之百,病毒基因型與病毒量均會影響療效,在有限的兒童 干擾素治療報告中發現似乎比成人略佳。干擾素目前有傳統型及長效型兩種,傳統型是每週注射三次,而長效型是每週注射一次,但是由於長效型才上市不久,使用 於兒童的經驗極為有限,目前仍不敢論定療效。

C型肝炎不像B型肝炎有很好的疫苗,至今無法像B型肝炎一般有效的預防,但目前藉由血庫篩檢與醫療衛生的進步,應可降低其感染機會至最低。